
在过去的2011年,中国股民被看到多的表情,就是一筹莫展
2011年,A股表现引发热议。如何推动股市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12年1月7日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完善发行、退市、分红制度。
A股引发社会热议
2011年12月13日,上证指数一度探底到2245.87点。类似的指数曾在十年前出现。2001年6月14日,沪指冲高至2245点见顶,成为当时A股的一个标杆数值。
历经10年,沪指重回原点,引发各方热议。有人认为,由于市场背景、统计样本的变化,不能将这两个时间点简单横向比较,因此也不能因指数涨幅归零,就将A股的作用一笔抹杀。不过也有人指出,即便股市的作用确实不可抹杀,但A股确实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投资者而言确有不公平之处,长此以往,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尽管观点不一,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A股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很多股民却没能通过股市分享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在A股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明华等人以一家多年持续盈利的上市公司为例算了一笔账。以2008年该股票中间价计算,购买1000股需要约2.96万元,以2.52%的无风险利率计算,一年后该笔资金可获得利息约745元。
而当年,该1000股股票所获得的税前分红才50元,仅为同期银行利息收益的6.7%。即使2010年该股票每10股派发3元现金,1000股所获得的税前分红仍不到银行利息的一半。不仅如此,该股甚至在有的年份,还出现不分红、不转增的情况。
据WIND资讯(万得资讯)等机构统计,目前A股2000多家上市公司,连续3年未实施分红的多达700余家。在去除2008年以后上市的810家公司后,仍有502家公司连续三年“一毛不拔”,占2008年之前上市公司总数的33.71%。
老上市公司不分红,新公司IPO也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创投公司对于企业上市的过度包装,不仅造成创新企业价值的扭曲,更从深层次波及新股发行市场的健康运行。
股市的基本功能原本是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财富创造。然而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到大量资金,获取丰厚收益;另一方面,大多数参与股市的投资人只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中的差价去获取收益,炒股成为零和游戏,股市的基本功能受到损害。
正本清源,完善分红制度刻不容缓
“十年零涨幅诱发不满,主要是市场定位出了问题。如果有分红,股价不涨也能赚钱。”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说。清华大学金融学教授宋逢明则表示,中国股市应当以上市公司分红为主轴开展新一轮制度改革,使股票市场从股民互搏转变成真正的投资市场,必须建立新的现金分红制度。
在市场的期待中,完善分红制度渐行渐近。
2011年11月,证监会表示正系统梳理和研究分红税收政策,推动分红税收政策合理化,增加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积极性。
2011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公告,要求上市公司树立回报股东的意识,提升股东回报,完善利润分配政策,积极回报股东,增强利润分配的透明度。上市公司应在年报“董事会报告”部分以列表方式明确披露公司前三年股利分配情况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情况,以及前三年现金分红的数额、与净利润的比率。
2012年1月6日至7日,备受瞩目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同样明确提出了要抓紧完善分红制度。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证监会督促上市公司明确对股东的回报,切实加强对其红利分配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的监管,强化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
证券分析人士认为,长期以来,我国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等功能紊乱现象折射出资本市场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导致股市供需严重失衡,投资者信心缺失。分红制度的完善,从长远来看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将有利于提振股市信心,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多管齐下,全方位改革推动A股再起航
对于股民来说,规范的分红制度能使其获得立竿见影的收益;而对中国股市的发展而言,远非解决分红问题就可一劳永逸。A股的健康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实际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不仅提到了完善分红制度,更明确提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
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表示,将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
在退市方面,以优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为导向,积极推进退市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退市标准体系。在新股发行价方面,进一步改善股票市场价格结构不合理状况,切实解决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和恶炒绩差公司股票问题。
同时,鼓励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适当加快引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步伐,增加其投资额度。逐步扩大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和投资额度。适时推出双向跨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证监会还将出台诚信监督管理办法,促进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提升商务诚信水平。推行上市公司分类管理制度。加大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证券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政策落实尚需时日,但从长期看,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国经济为股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增加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重依然是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洗尽铅华的A股发展空间巨大。(《半月谈》)
|